close

2014TIFA-埃梅劇團《愛情剖面》Le Théâtre de Ajmer-Les Écorchés  

2014TIFA-埃梅劇團《愛情剖面》Le Théâtre de Ajmer-Les Écorchés
2014/02/28~2014/03/02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兩部劇本一齣戲 爭執與渴求的緊緊交纏
關於愛情邏輯的必然性? 關於慾望、快感、幻覺與他人的失去

阿佐: 在你身旁我歡喜地要死,我把自己給了你。
我不知道這是甚麼感覺,不知道這要怎麼說。
愛格蕾: 啊 ! 我也一樣。
阿佐: 我好快樂,好激動。
愛格蕾: 我渴望著你。
阿佐: 在你身旁,一直看啊看著你也不膩。
-------馬里伏 «爭執 »

A : 做了愛之後,她吐了。
C : 沒人幫我就連我該死的媽也沒來。
A : 我涉水越過兩條溪流然後坐在河岸哭泣。
M : 我閉上眼睛看到她閉上眼睛看著你。.
A : 一株水仙的尖叫。,
M : 一聲尖叫的汙漬
------莎拉.肯恩的« 渴求 »


這齣揭露愛情本質的戲,是由法國馬里伏的《爭執》與英國莎拉.肯恩的《渴求》兩個劇本組合而成,兩部皆是揭露殘酷本質的典範之作。前者是寓言,劇情從多個不知世事的青年男女初次相遇開始;後者猶如多聲部的清唱劇,沒有名字的角色們,他們的過去既共同擁有又互相對峙,戀愛關係中的奇形怪狀,詮釋出「幸福的愛」並不存在,但卻渴望擁有的慾望。

同一個舞台空間,兩個劇本中多個角色由同一組演員扮演,導演藉由如此的安排來剖析愛情裡每個面向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慾質地。從傷痛到傷痛,人類的歷史就是眼淚的歷史,《渴求》將是《爭執》的必然結局。觀眾就如同劇中窺視的成人角色,在冰冷、粗暴、蠻橫、抑鬱的情境中,一個接一個,前仆後繼地,既疏離又沉浸其中。


導演:法蘭克‧迪麥可 (FRANCK DIMECH)

生於 1970 年。他在 1989 年創立了內在的人群劇團 (le Théâtre Les Foules du Dedans) ,之後在 2002 年成立埃梅劇團 (le Théâtre de Ajmer) ,作品皆大獲好評。曾兩度榮獲法國AFAA "Villa Médicis Hors les Murs"計畫獎助。
2010年首度於牯嶺街小劇場發表作品《孿生姊妹》,亦持續在台北以《沃伊采克》與《Preparadise Sorry Now》兩部相當具有議題性的作品,引起廣大的注目及迴響。

-------------------------------------------------------------------------------------------------

慾望的殘酷實驗
文 周伶芝

四個青少年自小被分別隔絕於孤立的莊園內,以為這世界上只有自己和負責教養的管家,從未見過第四人,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長相。初探世事的兩男兩女,因刻意的安排而彼此相遇,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皇室的愛情活體實驗,甚或演變為一齣難堪的鬧劇。

這是馬里伏寫於1774年的《爭執》一作的故事,輕快幽默的喜劇基調下,卻隱藏了如薩德式的虐待與諷刺;儘管披露人性醜陋的一面,仍有歡喜結局,沒有道德上的批判,一切是非留待看倌自行定奪。或許這便是法國導演法蘭克‧迪麥可(Franck Dimech)選擇此文本的原因之一,對愛情的質問關乎對人性的探究,對語言和行動的追索即涉及對真相的省思。一如劇中愛情實驗的開端正來自於王子與妻子之間的爭執:究竟男人和女人誰更忠貞、誰更善變;進而曝露權力關係的介入與既定邏輯的翻轉。

此次受兩廳院之邀於2014台灣國際藝術節推出全新創作《愛情剖面》,法蘭克‧迪麥可特地選擇十八世紀法國古典劇作《爭執》和莎拉‧肯恩寫於1998年的《渴求》,作為本劇裡兩相對照的文本。完全不同風格、橫跨兩種時空的文本將在《愛情剖面》中,透過同一舞台空間、同一組演員的輪番演繹,解析慾望的殘酷本質。

如摸索的盲人創造敏銳的新感知

過去幾年,迪麥可以《孿生姊妹》、《沃伊采克》、《Preparadise Sorry Now》等與台灣演員合作的跨國製作,驚豔台灣、中國與法國的劇場。其簡潔有力、精準直指的劇場手法,注重演員特質、挖掘他們自由且具爆發力的表演能量,特別能集中表現文本蘊含的哲學思考,並將內在的黑暗淋漓發揮。自2001年起,迪麥可兩度獲獎助得以赴台灣、香港、中國、日本、韓國等地交流,開啟與亞洲藝術家的合作,異文化、他方和語言差異的撞擊就此成為他創作的命題之一。迪麥可尤其認為,口語表達是戲劇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此他的創作美學多立基於對文本和語言的實驗與深究。

例如,2002~2004年間,他選擇克勞戴的《交換》、穆勒的《四重奏》和梅特林克的《佩里亞思與梅利桑》三文本,創作「愛的變奏」三部曲以探討「愛的機械反應」。而2010的《沃伊采克》和2012的《Preparadise Sorry Now》,則同樣是取材於真實冷酷的社會案例,以編組的片段作為文本的形式;從中呈現生而為人的暴力與獸性,在不經意處孳生的法西斯主義。不刻意製造幻覺,而是著重於在語言之下,身體的處境和狀態,這也是迪麥可與異國演員合作時所尋找的,從陌生的語言中發現身體與時間、空間的關係,思考戲劇的根本。

因此他刻意挑選不同於演員自身文化背景的國外文本,演員要消化翻譯而來的語言,導演則需指導異國語言的表演,兩者皆需跳脫字面的狹隘、從字義上解放,重新審視表演。也因此排練得從音樂的表情著手、創造出語言的音樂性,從中聆聽到更多表層下的細膩、微妙之處,迪麥可這麼表示:「我不會說中文,更好。」他比喻這樣的排練過程好比在公路上行走摸索的盲人,必須形塑新的、敏銳的感知方式,「相較於一齣法語演出,在台灣的製作,首要的反而正是彼此的差異性。」找到特別的溝通與衝擊、超越字詞原本的指涉,這種排練模式正可呼應迪麥可的劇場美學和意象,經常是以「急迫」作為主要關鍵字。

探究渴求的急迫、解剖慾望的本質

無論是沃伊采克為了捉襟見肘的財務狀況而必須不斷工作,或是為了緊急隔離殺人魔而不自覺地成為法西斯份子,迪麥可透過文本的選擇和演員的差異性,同時詮釋生命的「急迫狀態」和歷史中的淚水與傷痛。此次新作《愛情剖面》在近似虐待狂的偷窺佈局中,也將同樣觸及渴求擁有、慾望的急迫。

《渴求》,是莎拉‧肯恩逝世前的最後一齣劇作。顛覆一般的敘事邏輯,摒除一切角色和時空背景的線索,人物與台詞就像樂器和音符,四個聲音述說著關於抑鬱、暴力、墮落、腐敗和愛的想望。這些交疊的詞語就像是,每個人腦內紛雜的思想、記憶、微不足道的悲傷和瑣碎的夢。《渴求》如同一首四聲部的長詩,在語言裡表現肉體的潰爛、發怒的困獸,四個人物處於一塌糊塗的消沈、迷失與荒涼。然而,相對於《渴求》所表現的生之孤寂與幻覺,《爭執》卻是在巧妙譏諷的喜劇情節與對白中,質疑愛情與慾望。

《爭執》中初見溪流的女孩,心醉神迷的是自己的倒影,愛情也發生在第一眼的陶醉,只因對方與自己相似;他們爭風吃醋的動機來自對自我的迷戀。若如劇中王子所說,我們即將看到的是,如同一齣戲在眼前重現最原始的戀愛,那麼究竟,愛的本質為何?愛情代表的是何種慾望?是對新鮮無止盡的追求,或不願失去的佔有慾?這場愛情實驗出現不同的結果,讓「爭執」在觀眾心裡繼續發酵。馬里伏的劇本多在討論「愛的奇襲」,愛情需要歷練、考驗,設下機關與謊言,以迂迴的方式只為得知真相。他自言,他的每一齣喜劇皆在於:「將愛情從其藏身處引出。」

而迪麥可選擇這兩個本質殘酷的典範之作結合為《愛情剖面》,讓演員如鬼魅般的形象現身,刺探愛情、慾望、快感、折磨、失去與邏輯之必然,在愛的迷霧中,觀看一個接著一個、前仆後繼的集體熱望,解剖逐漸浮現的權力結構。

票價:600
■節目全長約100分鐘,無中場休息
■遲到觀眾無法入場
■中文發音,無字幕
■本演出含部分裸露、炫光、極大音量等特殊效果,請留意並斟酌入場
■本節目因劇情需要,可能有吸煙畫面,請自行斟酌入場。並請注意吸煙過量有害健康。

 

資料來源:

國家兩廳院:http://www.ntch.edu.tw/program/show/2c9081404156da920141a68c7b7a0829?lang=zh

2014 TIFA 台灣國際藝術節:http://tifa.ntch.edu.tw/2014/tw/theatre/les-ecorches/

 

 

歡迎上歐協網站了解歐協語文中心相關課程: http://www.ciel.com.tw/  小班制教學/每小時60分整/法語*西語*德語*俄語*阿拉伯語教學

 

法文,補法文,補德文,補西班牙文,補義大利文,補葡萄牙文,補法語,補德語,補俄語,德語,法文翻譯,法文字典,法文發音,學法文,法文歌,法文學習,法文名字,法語,音樂法語,師大法語中心,無名法語,法語字典,天肯法語,西班牙文,西班牙語,西班牙,西班牙旅遊,西班牙小酒館,西班牙文翻譯,西班牙餐廳,西班牙文字典,西班牙海鮮飯,德文,德文翻譯,德文字典,德文線上字典,顧德文教,德文發音,歐語,法國留學,義大利文,義大利麵,義大利旅遊,義大利,義大利遊學,義大利語,義大利留學,義大利麵餐廳,葡萄牙,葡萄牙文,俄文,俄語,地球村,補習班,歐美亞,日語,日文,法國,西班牙,第二外語,進修,小班制,專業師資,歐洲,歐盟,巴黎,薰衣草,巴黎鐵塔,馬德里,佛朗明哥,羅馬,威尼斯,柏林,天鵝堡,東京,語言中心,EF,歐洲教育中心,法國協會,在台協會,夏爾,ANL,學德文,學西班牙文,法文中心,語言中心,學俄文,歐協

 

 

 

arrow
arrow

    cieltai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